1、 指標值
項次 |
項 目 |
性能指標 |
檢驗方法 |
1 |
比重 |
1.1~1.15 |
泥漿比重計 |
2 |
粘度 |
10~25S |
50000/70000漏斗法 |
3 |
含砂率 |
<6% |
含砂率計 |
4 |
膠體率 |
>95% |
量杯法 |
5 |
失水量 |
<3.0ml/min |
失水量儀 |
6 |
泥皮厚度 |
1~3mm/30min |
失水量儀 |
7 |
靜切力 |
1min20~30mg/cm2
10min50~100mg/cm2 |
靜切力計 |
8 |
穩定性 |
<0.03g/cm2 |
|
9 |
PH值 |
7~9 |
PH試紙 |
2、 各項指標的測定
1)粘度η(s):用兩端開口量杯分別量取200ml和500ml泥漿,通過濾網濾去大砂粒后,將700ml泥漿注入漏斗,然后使泥漿從漏斗中流出,流滿500ml量杯所需時間(s)即為所測泥漿的粘度。
漏斗中注入700ml清水,流出500ml,所需時間應是15s,如偏差超過±1s,則量測泥漿粘度時應校正。
2)含砂率:把調制好的泥漿50ml倒進含砂率計,然后再倒450ml清水,將儀器口塞緊,搖動1min,由儀器刻度讀出下端沉淀物的體積,乘2便為砂率(%)。(有一種大型的含砂率計,不用乘2)
3)膠體率(%):亦稱穩定率,它是泥漿中土粒保持懸浮狀態的性能。將1000 ml泥漿放入干凈量杯中,用玻璃板蓋上,靜置24h后, 量杯上部的泥漿可能澄清為透明的水。量杯底部可能有沉淀物,以100-(水+沉淀物)體積即等于膠體率。
4)失水量和泥皮厚:用一張120 mm×120mm的濾紙,置于水平玻璃上,中央畫一直徑30mm的圓圈,將2ml的泥漿滴于圓圈中心,30min后量算濕潤圓圈的平均半徑減去泥漿坍平成為泥餅的平均半徑(mm),即為失水量單位ml/min。在泥紙上量出的泥餅厚度(mm)即為泥皮厚,一般不宜厚于2~3mm。
3、 泥漿的配制
1)一般可選用塑性指數大于25,粒徑小于0.074mm的粘粒含量大于50%的粘性土制漿,當采用性能較差的粘性土凋制的泥漿其性能指標不符合要求時,可在泥漿中摻入Na2CO3、NaOH或膨潤土粉末,以提高泥漿性能指標,摻入量宜經過試驗確定,一般Na2CO3的摻入量約為孔中泥漿土量的0.1%~0.4%。
2)使用鈉質膨潤土造漿,一般用量為水的8%,對粘性土層,用量可降低到3%~5%,較差的膨潤土用量為水的12%左右。
3)泥漿外加劑:
a、CMC全名羧甲基纖維素,摻入量為膨潤土的0.01~0.05%。增加泥漿粘性,使土層表面形成薄膜而防護孔壁剝落。
b、FCI全名鐵木質素磺酸鈉鹽,可改善因混雜有土、砂粒、碎石、卵石及鹽分等而變質的泥漿性能,使其繼續循環使用,摻量為膨潤土的0.1%~0.3%。
c、硝基腐殖硫酸鈉(煤堿劑),作用與FCI相似,可任選一種。
d、Na2CO3,純堿,增大PH值,提高泥漿的膠體率和穩定性,降低失水量,摻入量為膨潤土的0.3%~0.5%。 |